6+1留学服务模式

“托福分越高越好“材料提交越早越好”?

美国留学云-考试动态-2014年10月15日 21:42

出国留学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?跟高考相似,还是跟中考相似?亦或者是跟研究生相似?虽然很多人出国留学,是为了避免踏入社会,但是貌似出国这条路也挺复杂的。而一直以来,其实小伙伴们对于申请环节都有两个误区,个,是关于托福的,第二个,是关于录取的。

  出国留学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?跟高考相似,还是跟中考相似?亦或者是跟研究生相似?虽然很多人出国留学,是为了避免踏入社会,但是貌似出国这条路也挺复杂的。而一直以来,其实小伙伴们对于申请环节都有两个误区,个,是关于托福的,第二个,是关于录取的。

  留学申请误区一:成绩越高越好。

  这是一个绝对的误解。当我们认为托福分数越高越好的时候,是将这个分数类比于我们的高考或者中考,但是实际上,托福考试就是一个语言考试,也就是测试你是否会说英语的一个考试。但是实际上,在申请的时候,语言考试就是一个门槛的作用,试过了这个门槛,你才有被人家挑选的权力,如果你不过这个门槛,人家都看不到你这份申请材料。但是在录取委员会的眼里,真正决定是否录取你的,最重要的标准是在于你的平时的GPA,至于你的托福分数的高低,根本就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之内。

  这就好比,你是一个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博士生导师,有两个人申请你的研究生,个人是各种物理基础知识特别好,有很多新的见解,将来很有可能拿诺贝尔奖,但是中文水平一般的非洲留学生。另一个是中国人,中文特别好!但是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,各种挂科。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你,当然会录取那个非洲留学生,你中国人中文再好有什么用,来了之后什么都不会,什么都做不了,你也不会要他的。托福考试的分数也是同理的,其实分数过录取分数线就好,多了的话,一点用都没有。

  而且之前的学生到了北美之后,竟然发现他的很多同学,分数都是低于录取分数线的!于是就去问秘书到底为什么,秘书就说,那个是平均分数线。这也就意味着,这个分数线就是为了卡中国人的,就是因为我们分数太高了,因此我们必须过线。而其他国家的人,也不那么狂热的考托福分数,因此他们只要接近这个分数线就好,从这个角度来看,托福考试完全就是我们的内战,过线就好了,完全没必要更高,估计美国人也觉得这个分数很难考了。

  留学申请误区二:录取先到先得。

  不知道为什么小伙伴们会有这样的想法,总是争先恐后的,想把自己的申请材料和分数早点寄送到美国大学。但是实际上,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是这样的,哪怕是本科的EA、ED也是这样的,就是是有几次录取委员会的会议决定的,下面就是一段详细的在录取委员会帮过忙的人,写的回忆,小伙伴们可以看看。虽然写的是研究生录取,但是实际上本科生同理。

  1,美国研究生录取材料初审阶段(小秘委员会初筛) deadline之后1个月

  大约发生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后1-2个礼拜。比如我们学校1月31日截止申请,作为研究生助理(简称Graduate assistant,以下称呼小小秘)的我,2月10日被小秘们一个电话招呼过去整理申请材料。我们今年预计招收40个硕士,然后总共有700份左右的申请。

  在材料初审阶段中,小秘委员会需要将合格的申请材料挑出来,送到C区(通过初审)。不合格的申请材料,送到D区(淘汰区,没有教授特地来把等候区材料提出来,其实就是拒信了)。什么样的申请材料合格呢?其一,材料齐全(比如缺申请表格,本科成绩单,缺英语成绩,个人陈述等等,材料一般直接申请材料直接放到D区),其二,成绩达到基本标准(往年一般是本科平均成绩达到80,GRE320+3.5,TOEFL100;这些标准都会在网络上面公布),达到了这两个标准,材料会被送到C区,即通过初审。

  同学们预计一下700个申请人到这一步会剩多少个?答案是大约320人。也就是说,大部分申请人材料不全,或者基本成绩无法达标!所以请同学们务必申请的时候关注一下录取要求,不然会白交申请费!

  2,美国研究生录取材料复审阶段(委员会审核) deadline之后两个月

  之后我们小小秘和小秘们会把C区(初审合格区)的申请材料交给教授们,这时候教授们就出马了,教授们组成委员会,根据不同的国家对C区材料分类,偶尔也有教授,因为套磁的原因把极少数的学生材料从D区(淘汰区)里面拔出来放到C区;为了保证录取新生的多样性,不同国家分配给不同的名额,一般

  中国人10-15名额(约180人竞争),

  印度人10-15名额(约100人竞争),

  欧美学生10-15名额(约40人竞争)。

  对于中国学生,申请人多的学校(比如中科大出国大户),会按照学校归类。申请人少的学校(比如一些南方的学校就全校就一个人申请)则把所有人材料放在一起。比如按照往年,我们一般分配是

  中科大2(约15人竞争),

  天津大学2(约15人竞争),

  清华1(约5人竞争),

  北大1(约5人竞争),

  上交1(约5人竞争),

  哈工大大连理工等国内工科名校1(约10人竞争),

  其它985名牌大学2(约15人竞争),

  其他所有的学校名额2(约100人竞争)。

  (注:我们学校属理工类,复旦南大浙大等大学报名人数很少,专业不对口)

  永远不存在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竞争的问题,也永远不存在三本学生跟中科大学生竞争的问题,因为录取途径是完全分开的。

  申请人数多的学校生源,主要比较的是他们的GPA。毕业于同一学校中国科大的学生张某与李某,张某和李某4年修过的课程相似,平均分比李某高4分,即使李某GRE和托福都强于张某,我们也愿意录取张某。因为我们认为4年一贯的表现,比一两次考试成绩更说明问题。

  申请人数少的学校生源,主要比较的是他们的GRE和托福。打个比方说厦门科技大学的赵某平均分88分,天津理工大学的刘某平均分86分。我们很难说赵某比刘某优秀或者不优秀,因为不同大学考核标准不一样,成绩高低没有说服力。所以申请人数少的学校,我们更重视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和有没有国际竞赛的获奖。

  本科学校不够亮眼的同学千万别灰心,世界名校依然向你敞开大门。我们去年有个三本院系毕业的同学,我们整个委员会都没有人听说过他的学校名字,但是他托福110左右,GRE1500分,还拿过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,不要他我们要谁啊??!!(后来给了他奖学金他还没来555,桑心了我们)

  通过比较不同的申请人,委员会最终决定提名40人进入B区(预录取区),另外约有80人左右的B-区(waiting list),从上到下排列。其它材料送入D区。

  3,美国研究生录取预录取阶段 deadline之后约3个月

  这又是小秘和小小秘的工作,会google查询学校的电话或者院系的电话(不会通过申请资料),比如打电话给中国科大各个系的学生教务处,确认是不是有张某这个同学,平时表现不错吧。得到了差不多的答复以后,核对申请资料真实性完毕(入学时候还会再一次核对)。小秘们就发录取邮件给张某“I am pleased to inform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blabla university!…”然后给张某一个月的时间答复,正面答复后进入A区(正式录取区,发正式的信函和办理移民局手续),负面答复或者没有答复视为弃权,空位自动由waiting list进补。

  显然,你递交材料再早,只要人家不开会,就一样不会录取你,你的材料也仅仅是在那安静地等着。

  至于有的人在前一年,也就是今年年底12月左右就拿到Offer的,这都是大牛中的大牛!很有可能是发过什么SCI期刊的人,导师觉得如果不把你招进来,近10年就没机会再找到这么优秀的人了,才会这么早逼着大家给你专门开一次会,来录取你。因此这都是绝对凤毛麟角的事情。绝大多数人的材料,是在Deadline很久之后,录取委员会开会的时候,才看你的材料。

  而且由于美国大学是分批录取的,不像是中国的高考,全省有一个录取的中心,你的档案被别的学校拿走之后,我这所大学就无论如何都看不到你档案了。美国的大学除了UC系统之外,都是彼此独立的,因此会出现很多学生收到了好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,这样的话,他就必须拒绝掉其他的学校,那么这些被拒绝掉的Offer就会被分给那些waiting list里面的人,因此很多人有可能是到开学前的2-3个月都有可能接到offer,这就是在waiting list里面比较靠后的。

  因此这个托福成绩,只要是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出来就好,而且是过线就好,早早的寄送到学校,也没什么用。

  不过其实录取的过程,对于申请大学本科和文科的研究生和博士来说来说就是拼实力,完全取决于录取委员会。但是,理工科的话,就是看是否有导师要你,反正那是人家自己的钱,如果觉得你特别好,有可能托福低2分,人家都会要你。所以在理工科申请研究生和博士这一块,其实提前联系导师或许有意外的效果。不过说实话,这都是大家都做得事情了,尽心就好。有很多时候发出去100封邮件,都没有1封的回信是很正常的。

  看到这里,相信小伙伴们也都对录取过程非常清楚了,接下来就踏踏实实的,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和G、T、SAT成绩吧。

分享
  • 资深留学专家一对一申请

成功案例

名校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