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+1留学服务模式

站在哈佛讲堂上的中国农民

美国留学云-出国资讯-2012年09月08日 02:23

  1970年,潘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,降生了家里三代单传的男丁,家里人都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大富大贵,所以给他起名叫潘大富。潘大富的太爷爷是早些年的秀才,虽然家里算不上是书香门第,可也是知书答礼、崇尚读书的知识分子家庭。虽然这些年家道没落,但即使再穷,也还是省吃俭用的挤出学费供潘大富读书。无论风吹日晒,狂风暴雨,潘大富每天都要步行7、8里地到外村学校上学。而村里的许多孩子,要么因为出不起学费,要么因为太辛苦,小学没读完就在家务农了。

  “女士们,先生们,感谢您乘坐我们的航班前往纽约,飞机即将起飞,请您坐好并系好安全带。”伴随着空姐甜美的声音,飞机缓缓驶离地面,不断向上攀升。

  慢慢的机身被一片片薄云笼罩,像层层薄纱,飘飘渺渺,又像缕缕白烟,连绵不断。

  作为受邀前往美国参加“科技与消费者食品安全论坛”唯一的中国农民代表,此时的潘大富正独自坐在靠窗的座位上,心情有些复杂。是喜悦兴奋,还是紧张担忧?这一刻,他自己也说不清。

  当飞机从厚重的云层中挣脱出来,上面是湛蓝的天空,阳光灿烂;下面是雪白的云海,翻腾多姿。望着窗外如梦如幻的景色,潘大富的思绪开始有些飘渺,曾经的过往,是那样遥远而又真实的浮现在脑海中,一切就像是一场梦??

  1970年,偏僻落后的小山村

  潘家村,一个东、南、北三面环山的小山村,有190家农户,村民600多人。这里的村民大多姓潘,世代以种粮为生,靠天吃饭。由于偏僻、落后的自然条件,潘家村被山岭阻隔、交通不便、信息闭塞,是当时县里有名的贫困村。村里没有学校,孩子们要步行7、8里地到外村学校上学。村里更没有医院,一个小的可怜的卫生所和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赤脚医生,就是村里全部的医疗资源。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是对村里状况最真实的写照:“面朝黄土,背朝天,累死累活吃不饱饭;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,村里光棍一大片。”

  1970年,潘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,降生了家里三代单传的男丁,家里人都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大富大贵,所以给他起名叫潘大富。

  潘大富的太爷爷是早些年的秀才,虽然家里算不上是书香门第,可也是知书答礼、崇尚读书的知识分子家庭。虽然这些年家道没落,但即使再穷,也还是省吃俭用的挤出学费供潘大富读书。无论风吹日晒,狂风暴雨,潘大富每天都要步行7、8里地到外村学校上学。而村里的许多孩子,要么因为出不起学费,要么因为太辛苦,小学没读完就在家务农了。

  小学6年、初中3年、凭着优异的成绩,潘大富顺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,成为当时村里飞出的只金凤凰。这一切,曾带给家人无比的骄傲与自豪。但潘大富心里非常清楚,为了供他读书,家里靠种庄稼得来的那点微薄收入早已经入不敷出,所以读完高中,潘大富毅然决然的选择外出打工,他在心里下定决心,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家里的生活,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。

  90年代,科技改变农民生活

  走出大山的潘大富,次来到比县城还远的城市,次见识了课本外的世界,次知道原来还有电脑、手机这些现代的互联工具。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,他在一家食品加工厂打工,并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农业科技知识。之后,他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用来贴补家用,一部分用来支付夜校的学费。就这样通过三年的努力,潘大富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。正当他踌躇满志,不知从何施展时,一个偶然的机会,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
  潘大富所在的食品加工厂主要做水果罐头。有专人负责从农民手里采购水果,通过在工厂加工制成成品后,销往周边地区。1995年,由于天气干旱,固定货源的水果大幅减产。工厂的一大批定单无法按时交货,急的厂里的领导火烧眉毛: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水果货源?潘大富忽然想到自己在夜校学习时,有位老师特别痴迷于新兴技术,并成为最早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的潮人之一,不知道这次老师能否帮上忙?

  事实证明,所有的尝试都是值得的。在老师的帮助下,仅仅两天时间,潘大富在互联网上发布的采购信息就得到了十几个果农的反馈。一场危机得以化解,潘大富也被厂里提升为采购部主管,同时负责工厂的网站搭建。

  虽然当时的中国,电子商务方兴未艾,但这个小小的事件,却彻底改变了潘大富对新兴科技和电子商务的认知。他看到了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的产前、产中、产后诸多环节中潜在的商机,同时也找到了一种灵感,可以改变自己家乡落后面貌的灵感。

  1995年,对潘大富和潘家村来说都是革命性的一年。那一年,潘大富带领乡亲们改变了以往靠种粮为生的传统劳作,他请专门的农业专家到家乡指导乡亲们种植粮食、瓜果、蔬菜,实现多种类经营。同时跟厂里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,把潘家村变成了固定的水果货源供应地,这样一方面了保证了厂里的货源,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村民的利益。为了更好的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,潘大富还把电话、电视、电脑三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,搭建了一个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,实现产、供、销的无缝对接,通过短信平台订制、网络等更加方便的查询供求、价格、技术类信息,实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。

  短短几年的时间,潘家村就变了,村民们手里有钱了。从低矮的土瓦房,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楼房;从尘土飞扬的土路,变成了平展的柏油路。村里的大街小巷都用水泥硬化,四通八达。

  现代“IT农民”,淘金“物联网”

  2004年,已经拥有两家蔬菜水果加工厂和1000亩种植实验田的潘大富,并没有停滞不前,他又开始了更高的追求。他要把潘家村变成蔬菜、果树、粮食作物等优势产业的示范基地,把潘家村变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,全面实现信息化。

  2008年,通过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,通过众多IT、农业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,潘大富终于在自己的种植实验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温室大棚,坐在电脑前,轻点鼠标就能种庄稼。

  传统农业,浇水、施肥、打药,全凭经验、靠感觉。如今,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?施肥、打药,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?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浓度,如何实行按需供给?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的问题,都通过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定量“精确”把关。在生产基地中控室里,温室环境监控大屏挂在墙上。数字频闪的表格中,10栋温室内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浓度一目了然。温室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,通过室内传感器“捕捉”各项数据,经数据采集控制器汇总、中控室电脑分析处理,结果即时显示在屏幕上。管理人员可通过视频语音监控系统随时指挥。

  从以人力为中心、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到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,潘大富在农业创业的道路上再次实现了新的飞跃。

  2010年,潘大富得到了一张来自美国的特殊请柬,在哈佛大学举办的“科技与消费者食品安全论坛”邀请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去演讲,讲他一手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,讲他如何利用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成功经验,讲他如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、可控制、可靠安全的农业现代化生产。

  尾声

  “女士们,先生们,我们的航班即将在20分钟后降落,请您收起小桌板,调直座椅靠背。”空姐甜美的声音把潘大富从遥远的记忆中拉回到现实世界。“生命就如同这旅程一样短暂。40年弹指一挥间。也许你无法预料生命中可能会发生什么,但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改变什么??”潘大富给自己这样一个总结。

  透过窗口向下看,灯火阑珊的波士顿,仿佛正张开双臂迎接这批远方来的客人。明天的哈佛讲堂上,潘大富已经想好了要如何演讲,他将呈现给大家一个现代中国农民最真实的风采!

  更多美国留学资讯,请登陆360留学美国中心http://www.3607.com/us/

分享
  • 资深留学专家一对一申请

成功案例

名校推荐